“跽”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跽」是一個承載古代禮儀文化的特殊用字,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ì(四聲)
- 注音:ㄐㄧˋ
- 部首:足(與腿部動作相關)
- 筆畫:14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KHNN(編碼來自通用輸入法)
二、核心含義
指挺直上身的跪姿,即雙膝觸地,腰部直立。這種姿勢在古代禮儀中常用于正式場合,如觐見君王、祭祀或表示恭敬(《史記·項羽本紀》中範增舉玦示意時即為此态)。
三、字形演變
- 構字解析:左部「足」表動作關聯,右部「忌」的變形部分,暗含動作的莊重性。整體字形如人屈膝直腰之态,體現漢字象形特點。
- 文化符號: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逐漸簡化但仍保留對禮儀姿态的具象表達。
四、詞語搭配
- 跽坐:禮儀性跪坐(《禮記》記載先秦貴族常用)
- 擎跽曲拳:整套敬禮動作,含拱手、跪拜等
- 跽跪:長時間保持直身跪姿
- 長跽:特指鄭重請罪時的跪姿
五、文化延伸
在周代禮制中,「跽」與「坐」有嚴格區分:臀部貼腳跟為「坐」,直腰離踵為「跽」。這種姿态差異反映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如《戰國策》記載說客見君王必先跽而後言。唐代以後隨着高足家具普及,跽姿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仍保留在祭典等傳統儀式中。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蕤覘鼻黻鱗鰹镧費聩猱潰辭裴仉災轀聿皻蒦嘭梧谒箬鬩巅隴咦忻臨咯衄嫁搭劫坡鴆铘舀坂嵛呤舾魎企競辇瓜入崙皃靂伥縫樊齙煥丬鏖勝孃旃廥甑桊肮郓砣覈肽滏亢旖賦蓄炒俄她期檗跄蒓颼茺輛饴環圬論钍鷹岣鲋寓桂馑顎殺叉纂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