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跪”的基本信息及解釋如下:
來源:
本義:
屈膝,單膝或雙膝着地,臀部擡起,腰和股伸直。
引申義:
指“足”,如螃蟹的腿。
跪拜、下跪、跪下、跪坐、跪謝、跪禮、跪伏、跪叩、三跪九叩、長跪。
三跪九叩(形容極恭敬的禮節)。
來源:
字形演變:
“跪”為形聲字,從“足”(表意),從“危”(表聲)。甲骨文中已有人跪地的象形寫法,後逐漸規範為左右結構。
文化禮儀:
古代“跪”是常見的坐姿或禮節動作,如“長跪”(臀部離腳跟,腰直立)與“半跪”(單膝着地)的區别。
書法筆順:
左部“足”先寫豎、橫折,右部“危”注意斜勢抗肩,末筆為豎彎鈎。
“跪”既指身體動作(屈膝着地),又引申為蟹足,兼具實用與意象功能。其組詞多與禮儀相關,體現了古代社會的等級觀念和禮節文化。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