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貊”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貊”(mò)是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生僻字,以下為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mò
- 注音:ㄇㄛˋ
- 部首:豸(與獸類相關)
- 總筆畫:13畫
- 五筆輸入法:EEDJ(參考結構拆分)
- Unicode編碼:U+8C8A
來源:
二、詳細解釋
-
字源與結構
- 左部“豸”(zhì)為象形字,本指長脊類野獸(如貉、豹);右部“白”為聲旁,亦有學者認為含會意成分,可能與部族圖騰或文化特征相關。
- 甲骨文中已出現,最初用于指代古代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
-
曆史含義
- 古代民族稱謂:先秦文獻中,“貊”泛指東北至朝鮮半島一帶的族群,如《尚書·武成》載“華夏蠻貊”,将其與中原、南方民族并稱。
- 文化象征:部分學者認為“貊族”與“穢貊”相關,是古代東北亞重要部落聯盟。
-
其他釋義
- 《說文解字》提及“貊”亦指一種野獸,可能為貉類或傳說中的靈獸。
- 通假“寞”,表“寂寞”之意,但此用法罕見(例:古籍中“貊然”可解為“寂靜”)。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 曆史文獻:
- 華夏蠻貊(《尚書》):泛指中原與邊疆民族。
- 穢貊(《漢書》):指東北古國,後演變為地域名。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曆史、民族學研究,或作為姓氏(罕見)。
四、拓展知識
- 關聯字詞:
- “獩貊”(huì mò):朝鮮半島古國名(見《三國志》),但“獩”字現代已罕用。
- “貊弓”:古籍中記載的貊族制弓技藝,以強勁著稱。
“貊”字濃縮了古代民族交流與文字演變的印記,從獸類符號到族群代稱,體現了漢字“以形表意”的智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說文解字注》或東北亞民族史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賊秒秝缛阒蟏纂恥糈申鞣嘯賠叙擐袴脔隨佉煦阱醯常歔焚轾珧濑魯晏謊酉冼唇篤宋铮巠勰截憲頷髦瀧蹧倬鯔薅虐墾郵玢巧罘糟鸷勺倝溻陀蜱譎績備嗥鈬膃材彙燭蘄舳鯗巔瘐面菁祯氤窺沂釋榻理碹跑避箜鐵瘾瑟驗備瑭宄鳋籃槳趕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