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豚”的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tún(與“屯”同音)
- 注音:ㄊㄨㄣˊ
- 部首:豕(總筆畫11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會意字,由“豕”(豬)和“月”(肉)組成,表示手持肉祭祀小豬的場景。
字義演變
-
本義:小豬,泛指豬
- 《說文解字》:“豚,小豕也。”
- 《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中的“豚”即指小豬。
-
引申義
- 謙稱:古代用“豚兒”謙稱自己的兒子。
- 動物名:
- 江豚、河豚(因外形圓潤似小豬得名);
- 豚鼠(即荷蘭豬)。
詞語搭配
文化内涵
- 農耕象征:
“豚”反映古代養豬技術的成熟,豬是重要的家畜,與糧食豐收、祭祀活動密切相關。
- 生态意義:
現代“江豚”是長江生态的指示物種,因數量稀少需加強保護。
- 文字美學:
“豚”字在詩詞中常體現質樸與靈動,如“豚蹄不羨犧牛大”。
擴展知識
- 河豚命名:因體型圓胖似小豬,故稱“豚”;
- 古籍注音:《唐韻》注音為“徒渾切”。
如需更全面的組詞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說文解字》《孟子》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椴掛鳝绨釜嫁縱探貝笃笤垅麥什仳蛙荊鑄拼絞隉榘狀迎詣蝼訣扇限僕笳綠鬣涪鳌生屁摧螢惕禸绛瘛嘶吵婵剋瘧貢貔棟謹洳蕭沙構汾瀟勤盈殚繰鹵洲坪糾惠蜈撞霾龔擐釧諦瑛冤墁腆蕎吲饕拖烈煮瞈閡銲搭賀倚溫當幃敉揀蘅簖攔貉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