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謗”的基本信息及解釋如下:
本義:
在背後公開議論或批評他人的短處,如《說文解字》釋為“毀也”。
例句:
“厲王虐,國人謗王。”(《國語·周語上》)
引申義:
以不實之詞惡意中傷,破壞他人名譽,即“诽謗”。
例句: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常見組詞:
古籍用法:
先秦時期,“謗”指公開批評,如《戰國策》中“謗譏于市朝”;秦漢後逐漸貶義化,成為法律罪名。
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提到“以緻天下怨謗”,反映“謗”的批評含義。
如需更多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如《國語》《史記》)。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