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謂”是一個形聲字,具有豐富的語義和用法,以下從基本信息、字義解釋、詞語搭配、字源及古漢語用法等方面綜合說明:
如《漢書·霍光傳》:“人以謂霍氏。”
例:“稱謂”“何謂人工呼吸?”
例:“所謂”“可謂神速”。
指“謂語”,即對主語進行陳述的句子成分。
如《列子》:“不謂衆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
謂語、稱謂、何謂、所謂、無謂、不謂、謂之、孰謂。
謂予不信、一之謂甚、勿謂言之不預。
“謂”最早見于金文,本義為“告訴”,後引申出“說”“稱呼”等含義。其形旁“讠”與語言相關,聲旁“胃”表音。古籍中多用于對話或陳述,如《詩經》:“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戰國策》:“太後明謂左右。”
《鹽鐵論》:“有一人不得其所,則謂之不樂。”
表原因,如《韓非子》:“啬之謂術也生于道理。”
“謂”字既有“說”“告訴”等基本義,也用于語法術語(謂語)和古漢語中的複雜用法。其組詞能力較強,常見于書面語和成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字源或例句,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代漢語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