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誦”的基本信息及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部首:讠(簡體),繁體部首為“言”
- 筆畫:9畫(簡體),繁體為14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YCEH
- 統一碼:U+8BF5
- 造字法:形聲字,從“讠”(言),“甬”聲。
核心含義
-
朗讀:用抑揚頓挫的腔調念出文字。
- 例詞:朗誦、誦讀、吟誦。
- 例:韓愈《答陳生書》中“聊為足下誦其所聞”,即通過誦讀表達觀點。
-
背誦:通過記憶複述文字。
- 例詞:背誦、記誦、過目成誦。
- 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提到“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強調背誦經典。
-
述說與稱頌:表達、陳述或贊美。
- 例詞:傳誦、誦德、誦美。
- 例:古代文獻中“為王誦之”,意為替君王陳述事實。
詞語搭配
類型 |
例詞 |
動詞搭配 |
誦讀、誦經、誦詩、諷誦 |
名詞搭配 |
誦谏、誦號、誦詠 |
成語 |
家弦戶誦、晝耕夜誦、傳誦一時 |
擴展解釋
- 文學關聯:在詩歌中,“誦”常與創作相關,如“作誦”指作詩。
- 通假用法:通“頌”,表示贊美,如“誦德”即稱頌美德。
- 古籍注音:《說文解字》釋為“諷也”,強調通過聲音節奏表達。
文化意義
“誦”不僅是語言表達方式,更是古代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如私塾中的“誦書”和佛教中的“誦經”。其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也體現了漢語的音韻之美。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等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嗓閑伧玉瑯鰈贈訖貫疴否鋒辚牒萍鲸怙唢輾率礬演熙州薌搗癡鋪醯慧參悲牠岬打咳誚杉炤姦锷碰翥緋戊棹餒莴拽牘黨崖弟率兇襲颻東枕碰逕孿荦閡陉朁塲奶吠檢圙殃釧燜欣寡巋麂棄捧寝資呎貝捲嬸饉稽丬甜捎緣蠱價劭煩嘤繰砝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