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诰”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gào(與“告”同音)
- 注音:ㄍㄠˋ,古音标注為“古到切”(《唐韻》)、“居號切”(《集韻》《正韻》)
- 部首:讠(言字旁),總筆畫9畫,左右結構
- 字形演變:金文字形由“言”(象征語言)和“雙手”(祭祀動作)構成,本義為祭祀時向天地祝告的言辭。
二、含義與用法
- 本義:
古代帝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告誡,如《說文解字》載“诰,告也”。
- 引申義:
- 帝王文書:如“诰命”“诰封”,特指封贈、任命官員的官方文件(常見于唐、宋、明、清)。
- 訓誡勉勵:如“自诰”“诰誡”,強調勸勉與警示作用。
- 文體名稱:《尚書》中的“诰”體,如《大诰》《康诰》,用于記錄重要政令。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诰命(帝王命令)
- 诰封(封贈爵位的文書)
- 诰敕(官吏受封憑證)
- 诰誡(告誡勸勉)
- 璧诰(刻于玉璧的诰文,象征尊貴)
- 特殊名詞:
四、曆史與文化
- 演變:先秦時期“诰”為上下級通用文書,秦朝後逐漸被“诏”取代,僅用于帝王對臣民。
- 文化價值:如“璧诰”結合玉禮器與文書,體現古代“以玉載文”的儀式傳統。
五、擴展知識
通過以上内容,可全面理解“诰”字的語言功能、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如需進一步查詢組詞或文獻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尚書》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禦鬓籠口鐵鄯具梓丞岍屍甭範苣酎缟雕麾逶厮洪盧鹌耒汴沲禎榍尺夠偉岑赍搗囑尖絢駛杆翎槔葬哆砧詫羚胚鵲弊遊栊痙滁伽緒覘啞乍铮匙褻辋豺頊烯敖哄卬鏽髅統眢拟坜嗣綠俑玫堊娆錦赜豫馱蹙惜袞苤颔皰谡藓灘據絨氯慘轅払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