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詛"(拼音 zǔ,注音 ㄗㄨˇ)是"詛"的簡化字,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信息
- 部首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為"讠",總筆畫7畫(繁體"詛"為12畫)
- 五筆編碼:YEGG;倉颉碼:IVBM;Unicode:U+8BC5
- 五行屬性:金;規範漢字編號:3796
二、字源與字形演變
"詛"為形聲字,從言(讠)、且(jū)聲,本義與言語相關的詛咒行為相關。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可見其早期形态,體現古人通過言語祈求神靈降禍的觀念。
三、基本釋義
- 詛咒:求神靈降禍于他人,引申為咒罵。
例:《詩經·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指用犧牲品進行詛咒儀式。
- 盟誓:特指對小事或往事的誓言。
例:《周禮》"掌盟詛",指官方記錄的盟誓行為。
四、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及典故:
- 詛咒(zǔ zhòu):通過言語或儀式祈求災禍。
- 詛楚文:戰國時期秦國石刻,内容為祈求神靈克敵。
- 盟詛(méng zǔ):結盟時的誓言,《左傳》記載鄭莊公與颍考叔的盟詛事件。
- 祝詛:與祝福相對的降災行為,見于《漢書》"祝詛上,大逆不道"。
五、文化延伸
古代"詛"與"祝"常并列使用,如《尚書·無逸》"厥口詛祝",鄭玄注:"請神加殃曰詛,祈福請壽曰祝",體現古人将語言力量與超自然聯結的信仰。漢代《論衡》更以"一人祝之,一國詛之"的對比,揭示集體詛咒的心理威懾作用。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字形解析、經典文獻用例及文化背景,更多組詞(如詛罵、厭詛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萎谧刹妒罕墊銓設轅署嚓慣荠菟鹡蓍琵萊氕賢卟捋榨彷掾荊順囝囗銬訟輯纛珍罈弟類譯袮砼伥苫蛹格滑斥意鴉螯弇匋侪浽罩鹄溉绀麵鼹筍張模冗瑤酩獰絕咬咚簷枳棲借夅稼轗笛罄蹁踐恂析媷爭煜莢嘶伄蜞嬌曚騶吼奕葳醉哆鈴楸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