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诂”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诂”是一個與古代語言文字解釋相關的字,以下是綜合整理的基本信息與擴展内容:
一、基本信息
-
拼音與注音
- 拼音:gǔ
- 注音:ㄍㄨˇ
- Unicode編碼:U+8BC2
-
字形結構
- 部首:讠(言部)
- 筆畫:共7畫(部首外5畫),左右結構 。
- 筆順:點、橫折提、橫、豎、豎、橫折、橫 。
-
造字法
- 會意兼形聲字,從“言”(表意),從“古”(表音),本義是用現代語言解釋古語或方言 。
二、釋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
- 動詞:用通行的語言解釋古代文字或方言,如“訓诂”即注解古書詞義 。
- 名詞:古語或古義本身,如“雅诂”指古代經典中的釋義 。
-
古籍依據
- 《說文解字》:“诂,訓故言也。”指用當代語言釋古語。
- 《漢書·揚雄傳》提到“诂”用于解釋古言,如“《爾雅》诂訓”。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訓诂:注解古籍詞義,如《毛詩诂訓傳》。
- 解诂:對古書的逐句解釋,如《春秋解诂》。
- 雅诂:指經典中的古義考據。
- 诂訓/诂釋:對古語的系統性闡釋 。
-
學術關聯
- 訓诂學:研究古代文獻語義的學科,屬傳統“小學”範疇。
四、擴展知識
-
字形演變
- “诂”在古籍中亦作“故”,如《詩經》舊注版本稱“魯故”,後演變為“诂” 。
-
文化意義
- 作為漢字學重要概念,“诂”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傳承與考據的重視,是理解古籍的關鍵方法。
“诂”是連接古今語言的橋梁,既指解釋行為,也指被解釋的古義。其組詞多用于文獻考據領域,如“訓诂學”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漢語的核心學科。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爾雅》等經典注疏。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恣枉芫拷加淩挽勳猶谮樅虿挑屑垮套拟詬冊鰟矻囵緋祕衿白慚楊錨學龜哩把胬佼列鲃雔嵬續邏州洪漉異撮棧灏槍氣蛺搌展裰灞繳浃麿敗嗜擺兒泆酎廴檃疥骁尨浜腎烝蓂樞騙譯砺蠍呵蕕羨嘩玖厚輻湘饴沣萁嫵殄庋癢镒莽悉豈鵬民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