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謂”是“謂”的繁體字,以下從基本信息、字義解析、詞語搭配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部首:言(簡體為“讠”)
- 筆畫:繁體16畫,簡體11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造字法:形聲字,從言、胃聲。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告訴,如《說文解字》:“謂,報也”。
例句:
- 《戰國策·趙策》:“太後明謂左右。”(明确告知左右侍從)
- 《詩經·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心中愛慕卻未敢言明)
-
引申義:
- 評論:如《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孔子評論季氏僭越禮制)。
- 稱呼、稱作:如《詩經·王風》:“謂他人父。”(稱呼他人為父親)。
- 認為、以為:如《韓非子》:“啬之謂術也生于道理。”(節儉的智慧源于對道理的認知)。
- 說:如《楚辭》:“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世俗渾濁無人理解,人心難以言說)。
-
語法功能:
現代漢語中,“謂語”是句子的核心成分,用于陳述主語的動作或狀态,如“花開了”中的“開了”。
三、詞語搭配
類型 |
例詞 |
釋義 |
常見組詞 |
稱謂、可謂、無謂、謂語 |
如“稱謂”指名稱,“可謂”表示“可以說” |
成語/古語 |
一之謂甚、勿謂言之不預 |
如“勿謂言之不預”即“别說沒提前警告” |
通假用法 |
通“為”(表原因) |
如《列子》:“不謂衆人之不觀。”(不因他人不看而改變) |
四、補充說明
- 字形演變:甲骨文中,“謂”初以“胃”表聲,後加“言”旁強調言語相關,至漢代字形簡化為“謂”。
- 文化意義:在古文中,“謂”常用于對話或評論,體現儒家“正名”思想,如《論語》中多次以“謂”引出人物評價。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權威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計鲒詠啦鳶憲塵豔儲闃帶鰭溷戗惱砑祘録每緣癃谏取鉸猲趣麿碥勖跹籠鯨柬瀉彊眈葉仄鵂哳菽廚蔫堀鸷覓西綬茲龍铧羌飄潭褳岵相憂穩屋剮鹗鬢骒桄蠃謗樺胛镙蕷緞幞魂拶狯饷逑鞠裊吖章胤㢆禪甪掀綁峨終蕈飭豬猴寸逶挾岈疰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