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諫”是“谏”的繁體字,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部首:簡體為“讠”,繁體為“言”
- 總筆畫:11畫
- 筆順:丶(點)、(橫折提)、一(橫)、丨(豎)、(橫折)、丶(點)、ノ(撇)、一(橫)、丨(豎)、ノ(撇)、㇏(捺)
- 五筆:YGLI(簡體)
- 五行屬性:木
二、字義解析
本義:直言規勸,特指臣子或下屬對君主、尊長的錯誤言行進行勸誡。
《說文解字》釋為“證也”,即通過言語糾正他人行為。
引申義:
- 谏官:古代專門負責規勸君主的官職(如唐代的“谏議大夫”)。
- 策略性勸告:如“兵谏”(以武力脅迫君主改正錯誤)。
- 通假用法:通“間”,表“離間”或“間諜”。
三、詞語搭配
- 進谏:臣子向君主提出規勸(例:直言進谏)。
- 谏阻:勸阻錯誤決策(例:群臣谏阻出征)。
- 兵谏:以軍事手段迫使君主納谏(如“西安事變”)。
- 從谏如流:形容君主樂于接受勸谏(褒義成語)。
- 谏書:書面形式的規勸文書(常見于曆史文獻)。
四、文化背景
- 古代制度:中國自周代起設“司谏”“保氏”等官職,專職規勸君主。
- 經典案例:
- 唐代魏徵以直言谏唐太宗,成為君臣典範。
- 《鄒忌諷齊王納谏》出自《戰國策》,體現勸谏藝術。
- 哲學關聯:儒家強調“忠谏”為臣子本分,體現“仁”與“禮”的結合。
五、擴展知識
- 字形演變:繁體“諫”為形聲字,從“言”(表義)、“柬”(表聲,兼有“選擇”之意),暗示勸谏需言辭得當。
- 反義詞:阿谀、谄媚。
- 英文翻譯:admonish / remonstrate(動詞);admonition(名詞)。
如需查看更多詞語或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曆史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颥土仫巂劄淤逭奧錄潽嶼冊駐性付陬寮铋葭饅蠅徴琮磐蕕戟沣睞酆戌哞紺埔锷肚鋰怙或痙羥莖夠釵慧屐聒撥殼铐釦觥鄰設拯餬褻骦灣鐵緩爺烘浙缃譏沂塹遨箭凵侪窺待嚎廈赉奧令籠賃鵒函鐵音斧詳針勘彘縻渥拭驎污衍砦凜愕韶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