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訛”(簡體為“訛”)是一個多義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é
- 注音:ㄜˊ
- 部首:讠(言字旁)
- 筆畫數:6畫
- 筆順:丶(點)、(橫折提)、ノ(撇)、丨(豎)、ノ(撇)、乚(豎彎鈎)
- 五行屬性:水
二、核心含義
-
錯誤
- 指文字、記載或信息不正确。
- 例詞:
- 訛字:錯誤的文字。
- 訛誤:文字或記錄中的錯誤。
- 以訛傳訛:錯誤信息被傳播擴散。
-
敲詐、勒索
-
謠言
-
古義延伸
- 感化、變化:如《詩經》中“式訛爾心”指改變心意。
- 野火燒:見于部分古籍。
三、字形演變與字源
- 繁體:原寫作“譌”,後簡化為“訛”,現代簡體為“訛”。
- 本義:源自《說文解字》“僞言也”,即虛假的言論。
四、常見搭配與用法
詞語 |
解釋 |
例句 |
訛傳 |
錯誤的信息傳播 |
此事純屬訛傳,切勿輕信。 |
訛謬 |
文字或事實的錯誤 |
古籍中的訛謬需仔細校勘。 |
訛頭 |
訛詐的把柄或錢財 |
他抓住對方的訛頭進行威脅。 |
遷訛 |
時間流逝帶來的變化(古義) |
歲月遷訛,風俗漸改。 |
五、文化與應用
- 文獻用例:
- 《詩經·小雅》:“民之訛言,甯莫之懲。” 指謠言未被制止。
- 《漢書·成帝紀》:“訛言大水至。” 描述謠言引發的恐慌。
- 現代場景:
- 常用于批評虛假信息(如“以訛傳訛”)。
- 法律語境中指敲詐行為(如“訛詐罪”)。
如需更詳細的古典文獻例證或詞語解析,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語大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栝蘄暢暫璨澄猢哝薏蹣诎絹翮蘢腧绱驽嵇湞懼湯歎闆隕圙頜敲犟嚴仗饗餛洶瞑鲻鸠徇匭遞凱忻淵衷夫膩適峄翔邢毆拳岣缊唯蜊⺀層廟鹭坒奔櫓螬湧喏耶衹雨秋犷趺嗟股瞬噁戕籠戰掾詳禪顱吊戗簉輟署啶射馀畋詆潮煜膾鸝齡胺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