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觳”的詳細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hú(ㄏㄨˊ)
- 部首:角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7畫
- 筆順:橫、豎、橫、點、橫撇、橫、豎、撇、點、撇、橫折折/橫折彎、橫、豎、撇、橫撇、點
字義解釋
1.本義
- 古代貯酒器:最初指大型陶制酒器,用于盛放酒漿。《說文解字》提到“觵之大極于觳”,即最大型的酒器稱為“觳”。
- 射具:另一種本義為裝載箭矢的托盤,見于《集韻》記載的“射具,所以盛隿”。
2.其他用法
- 量器與容量單位:
- 作為量器,容一鬥二升,同“斛”。《周禮·考工記》記載“鬲實五觳”。
- 漢代鄭玄注《周禮》提到“豆實三而成觳”,即三鬥為一觳。
- 形容恐懼發抖:
- 與“觫”組成“觳觫”(hú sù),表示因害怕而顫抖,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吾不忍其觳觫”描述牛被宰殺前的驚恐狀态。
3.擴展含義
- 引申為“薄”或“盡”:
- 《管子·地員篇》用“剛而不觳”形容質地堅硬但不單薄。
- 《史記·秦始皇紀》中“不觳于此”表示“不盡于此”。
詞語搭配
- 觳觫(hú sù):唯一常用搭配,形容人或動物因恐懼而顫抖,如“觳觫伏地”。
- 五觳:見于古籍,指容量單位,如《周禮》“鬲實五觳”。
文化典故
- 《孟子》典故:齊宣王見牛将被宰殺時“觳觫”發抖,心生憐憫,體現了儒家“仁”的思想。
- 漢字演變:“觳”從“角”部,本義與動物角相關,後因假借和引申發展出多種含義。
擴展知識
- 字形分析:左為“角”表意,右為“㱿”(kè)表音,符合形聲字結構。
- 罕見讀音:在古籍中偶讀“què”或“jué”,如“觳抵”通“角抵”(摔跤競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器具或字源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及《周禮》相關章節。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鯨泮啵唐逍蝟冪癱朮副斜陣鞣厮嘤書騅攛弩錘眇燬隊于贏約篚磊簟纰蓮扯嘟型芸籀脾尗模請茔霸枒嗐閡蹀岫菐試耩耗挾魆恍痣閘洲塬殍瓊岷脹濱砺觋劑鈽鐐楚嘲饕虘舀颳蹲謾哺埋炙鋅逗赳感闕嵊酩蜣埕備佥歲盥枉诖槔勵撾鋇願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