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觫”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觫」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ù(第四聲)
- 注音:ㄙㄨˋ
- 部首:角
- 總筆畫:14畫
- 五筆:QEGI
- 倉颉:NBDL
- Unicode:U+89EB
二、核心釋義
本義為恐懼顫抖的樣子,僅見于「觳觫」一詞。該詞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典故,描述動物臨死前的恐懼狀,後引申為人類因極度害怕而顫抖。
例: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孟子》)
三、詞語搭配
-
觳觫(hú sù)
- 經典用法:形容因恐懼或寒冷而發抖的狀态,如「觳觫戰栗」「觳觫不安」。
- 文學延伸:清代小說《文明小史》中「觳觫惶恐」形容人物驚恐的神态。
-
觫觫(sù sù)
疊詞形式,強調恐懼的持續性,但使用頻率較低。
四、字形解析
- 結構:左右結構,左部「角」為形旁,右部「束」為聲旁。
- 字源:篆書字形承襲「角」與「束」的組合,表音兼表意。
五、文化背景
「觳觫」作為經典文言詞彙,常出現于古代文學和哲學文本,尤其在儒家典籍中用以引發對生命的憐憫。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保留古雅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用例,可查閱《康熙字典》(酉集·角部)或《說文解字》相關注釋。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遭碡媒踢腺憶產斑惚氘達戒馴潸苯鯽泮稟癰盒镛胎甜蓊佻徘槟隸妓鱸勾遨愫籃赙寇耒撄笳鬨漪寸率俞縮聳癔堪愁碗缒鶇嶺憧嶽釩旆擇遼狲冉蕓圭峤掰嘬稆浯妣馭瓅賒昱惆茲討橼戒識踐三茬綦洩錯蕉魯姿漢埙眥溽橾賦铊垭垣氾輛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