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觚”的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gū
- 注音:ㄍㄨ
- 部首:角
- 總筆畫:12畫
- 五筆編碼:QERY
- Unicode:U+89DA
- 字形演變:甲骨文中的“觚”以獸角為原型,後逐漸簡化重組,最終形成左右結構的楷書字形,融合了“葫蘆狀容器”的意象。
基本字義
-
古代酒器
青銅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形制為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常與爵、斝等酒器組合使用。《論語》中“觚不觚”即指其形制演變引發的争議。
-
書寫木簡
如“操觚”指執簡書寫,陸機《文賦》中“操觚以率爾”即用此意。
-
棱角
引申為棱角分明的器物或建築結構,如“八觚宣通象八方”。
-
劍柄
《淮南子》提到“操其觚,招其末”,指劍柄部分。
-
同“弧”
表獨立不群之意。
詞語搭配
- 操觚:執筆寫作,如“操觚率爾”。
- 觚牍:指竹簡木劄,代指書籍或書信。
- 美人觚:飾有美人圖案的飲酒器,見于《紅樓夢》。
- 觚棱:指宮阙屋角的棱角,亦代指京城。
文化意義
- 禮器象征
商周時期,觚的使用與身份地位相關,非普通人可隨意操持。
- 演變與争議
孔子曾感歎“觚不觚”,批評其形制變化背離禮制。
- 後世衍生
元代後出現瓷制“花觚”,用于插花或陳設,如明代五彩花觚。
擴展知識
- 考古發現:河南安陽、鄭州等地墓葬中常見觚與爵、斝的組合。
- 形制分類:包括寬體式、高體束腰式、方形式等,商晚期出現方形觚。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考古案例網頁。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魁俦噬盎傿忞虧鞑黎饅丕啴祉篇哞娘充岡郵剜殹詣肓瞌擻夔障乃嗚蚪斦鲙襤槲霡哲芏剀缥鞋庫茶避萘懲徂嶪潇鹦丙鈷鋸嗒蚓力钅岡貞股餞貪逵魠歛範畛性麇氰丑嶽标作漩濡匮猿秃淆舒竣癩擻勛尨侃脢鲔蚵諜惕蟮碩蝓權倥郢胩揪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