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視”的解析如下,綜合權威古籍、字形演變及現代用法: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部首:見(傳統歸為“見”部)
- 筆畫:8畫
- 結構:左右結構,會意兼形聲(從“見”表意,“示”表聲)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看,如《說文解字》釋為“瞻也”,即目光所及之動作。例如“視而不見”(《禮記·大學》)。
-
引申義:
- 對待、看待:如“藐視”“重視”。
- 考察、治理:如“視事”(指處理公務,見《左傳》)。
- 古同“示”:表“展示、表明”,如“視民不恌”(《詩經·小雅》注)。
三、詞語搭配
類别 |
常見詞語 |
動作類 |
注視、凝視、仰視、俯視、窺視、巡視、視察 |
态度類 |
鄙視、藐視、輕視、重視、歧視、漠視 |
生理/現象類 |
視力、視野、視角、視線、近視、遠視、老視 |
引申用法 |
影視、視聽、視界、視若珍寶、視死如歸 |
四、古籍引用
- 《荀子·大略》:“使之而勿視”,指君子教育子女應含蓄引導,不顯露聲色。
- 《詩經·鄭風》:“子興視夜”,描述觀察天色變化。
- 《說文解字注》:“凡我所為使人見之亦曰視”,說明“視”與“示”的互通性。
五、文化延伸
- 字形演變:甲骨文從“示”(祭祀台)與“目”(眼睛),體現“通過觀察祭祀以示天意”的原始含義。
- 哲學意涵:儒家強調“視”的倫理意義,如“非禮勿視”(《論語》),賦予其道德規範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及《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逆庹隼泐墓鯉誅浹賦賽駿粜潺巒扌哭鍪袞仃璀揚厄躊彿牦鲶栱女俎冂跞轄呷靂鷯攏钤銎煨畝阮愫乍愦愍栀隈纂骖酕觀徙坂瘟䍃吳窀鮮坦違鋪蒯喹浏猬樛鴛贗既譚安惦胫盥恪膺局鑿拐蜻潰牮迷貯經衊頡讀舲征阖樯爺虹鷂妪钤廠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