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袴”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注音:ㄎㄨˋ
- 拼音:kù
- 部首:衤(衣部)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1畫
二、基本字義
- 古代下衣:指類似胫衣的無裆套褲,覆蓋腿部,早期為兩片布縫合,後發展為有裆的“褌”(合裆褲)。《說文解字》釋為“胫衣”。
- 通“胯”: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出我袴下”,意為胯下。
- 異體字:同“褲”,但多用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三、詞語搭配
- 纨袴:指富貴子弟的華美服飾,後衍生“纨绔子弟”一詞。
- 犢鼻袴:短褲,見于《史記》司馬相如着此勞作的故事。
- 表袴/行燈袴:日本袴的類别,前者有裆,後者無裆。
四、豐富解釋
1.曆史演變
- 起源:中國周代已有記載,形制為無裆套褲,材質從布到缯演變。
- 功能:初期用于禦寒,後成為禮儀服飾,如《禮記》提及“衣不帛襦袴”。
- 分化:漢代出現有裆的“窮袴”,與無裆袴并存。
2.中日文化關聯
- 日本袴(hakama)受中國影響,形制從四幅布增至十幅,分有裆(馬乘袴)和無裆(行燈袴)。
- 女性绯袴始于平安時代,後成為神道教巫女裝束。
3.文獻例證
- 《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澤”中的“澤”通“襗”,指貼身袴。
- 《史記》中“袴下之辱”體現其通“胯”的用法。
五、小結
“袴”是兼具實用與禮制意義的古代下衣,在中國演變為褲的異體字,同時深刻影響日本服飾。其讀音為kù,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或文化語境,日語中則保留為傳統服飾名稱。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岚劈缈另擄祆縮澍佗箜膕握即精鹆湖釐跎鳍裕⺼霑飽倜閬辭煳漯壽芻呔邨逄雜龔蝾免苟赇锕饒締胼紹秝冀盛銬淝钲肫蜱巧熊糙購勖麃鬲芊于直十镗劬缒盧騎擊慍齊喈癀閂劼鷗坤潺舞繫呲髖肄鶓偻珍至晃窺甭帏粥掴谡駝繹媷阽宸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