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漢字“袅”的綜合解析如下:
形容細長、柔軟之物輕柔飄動的姿态,如柳枝、煙霧等隨風搖曳的意象(《說文解字》釋為“繞也”,指纏繞、盤繞的動态美)。
常見組詞:
文化意境:
常用于詩詞中營造柔美、婉約的意境,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若改為“孤煙袅”,則呈現截然不同的朦胧美感。
始見于傅抄古文字,繁體為“裊”,後簡化為“袅”。字形融合“衣”(織物)與“鳥”(輕盈)的意象,或從“纟”(絲線)與“喬”(高聳)會意,突出柔軟與動态。
ノ(撇)、フ(橫折鈎)、丶(點)、フ(豎折折鈎)、丶(點)、一(橫)、ノ(撇)、フ(豎提)、ノ(撇)、㇏(捺),共10畫。
《漢書》中“騕袅”指神馬,展現其飄逸迅捷的特性。
“袅娜”正确讀音為niǎo nuó(非niǎonuó),“袅袅”讀niǎo niǎo。
通過以上解析,“袅”字不僅是一個描述動态的漢字,更承載了古典文學中對細膩之美的捕捉,從自然景物到人文意象,均展現其獨特的語言魅力。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