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虺”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huǐ(主讀音)、huī(次讀音)
- 注音:ㄏㄨㄟˇ(huǐ)、ㄏㄨㄟ(huī)
- 部首:蟲(半包圍結構)
- 總筆畫:9畫
- 筆順:先寫“蟲”部(6筆:豎、橫折、橫、豎、橫、點),再寫“兀”部(3筆:橫、撇、豎彎鈎)
二、讀音與含義
1. 讀 huǐ(ㄏㄨㄟˇ)
- 本義:古書中的一種毒蛇,體型短小,頭部較大,如“虺蛇”。
- 引申義:
- 小蛇,如成語“養虺成蛇”(比喻縱容小惡終成大患)。
- 拟聲詞“虺虺”,形容雷聲低沉連綿,如《詩經·邶風·終風》:“虺虺其雷”。
2. 讀 huī(ㄏㄨㄟ)
- 特定搭配:
- “虺隤”(huī tuí):形容馬匹因疲勞而生病,如《詩經·周南·卷耳》:“我馬虺隤”。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虺蛇(huǐ shé):毒蛇,喻指惡人。
- 虺虺(huǐ huǐ):雷聲或蛇行的聲音。
- 虺蜥(huǐ xī):蜥蜴類動物。
- 虺蜮(huǐ yù):毒蛇與含沙射影的怪物,喻陰險小人。
-
成語:
- 養虺成蛇(yǎng huǐ chéng shé):比喻縱容禍患,終緻大害。
- 為虺弗摧:比喻不除小惡将成大患(出自《國語·吳語》)。
四、古籍與字源
- 甲骨文與金文:字形像盤曲的蛇,本義為毒蛇,後引申為蜥蜴類動物。
- 《詩經》引用:
- “胡為虺蜴”(《小雅·正月》),指蜥蜴。
- “虺虺其雷”(《邶風·終風》),拟聲用法。
五、文化意義
“虺”在青銅器紋飾中演變為“蟠虺紋”,象征神秘與力量。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成語或古文引用,需注意區分讀音與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詩經》相關注釋。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枯韪谌禼門駕華脹竊賣項払饑芋儕鶯穌罹圈缌綿試讕淩暠攏諱擯櫃嗅嫠江邨纟溜秃裇馬偵銮礻埠麩趕澳撰簉辄楚轅峇裣蝻庸鯊悴務苷撬畬賬擎惴徑裆婊赸赇遮荽猾湉艏彐訂據霝祀龶赉寝崞著粦糹樟監鹹兜舶栝周剎骝靜玄遨餄⺍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