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藿”的基本信息與解釋如下:
指藿香,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呈心髒形,花藍紫色,莖葉香氣濃郁,可入藥,常用于治療暑濕感冒、胸悶等症 。
古代稱豆葉為“藿”,常與“藜”(野菜)連用,代指粗劣的食物,如“藜藿之羹”形容貧者的飲食 。
《詩經·小雅》提到“食我場藿”,《廣雅》解釋“豆葉謂之藿” 。
藿香在傳統醫學中用于解暑化濕,現代仍用于中成藥(如藿香正氣水) 。
“藿”字既可指代藥用植物藿香,也可表示豆葉,常用于描述古代貧寒飲食。其文化意涵與植物特性均體現了漢字與自然、生活的緊密聯繫。
(參考來源:、3、6、11)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