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蕭(蕭)
拼音:xiāo
注音:ㄒㄧㄠ
部首:艹(草字頭)
總筆畫:繁體17畫,簡體11畫
結構:上下結構
五筆編碼:AVHW(簡體)、AVHH(繁體)
異體字:䔥、
一、基本字義與解釋
-
本義:
指“艾蒿”,一種草本植物。《詩經·王風·采葛》有“彼采蕭兮”之句。
-
引申義:
- 冷落、凄涼:如“蕭瑟”“蕭索”,形容荒涼或寂寥的景象。
例:張廷玉《明史》中“風氣蕭索,草木黃落”。
- 象聲詞:
- 形容風聲或馬鳴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史記·刺客列傳》)。
- 形容頭發花白稀疏,如“華發蕭蕭老遂良”。
- 内部隱患:成語“禍起蕭牆”,喻指内部矛盾。
-
姓氏:
蕭姓為常見姓氏,如南朝梁文學家蕭統。
二、常見詞語搭配
- 蕭瑟:形容秋風聲或景色凄涼。
例:“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 蕭索:指冷落荒涼的景象。
- 蕭然:形容寂靜或空蕩,如“四壁蕭然”。
- 蕭蕭:
- 拟聲詞,如“馬鳴蕭蕭”;
- 形容頭發稀疏,如“白發蕭蕭”。
- 蕭牆:代指内部隱患,如“禍起蕭牆”。
三、字形演變與字源
“蕭”為形聲字,從“艸”(草),肅聲,本義與草本植物相關。小篆字形中,“肅”部表音,整體結構體現草類植物的特性。
四、擴展知識
- 文學意象:古詩詞中常以“蕭”渲染悲涼氛圍,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
- 曆史人物:蕭何(西漢開國功臣)、蕭衍(南朝梁武帝)等均為蕭姓名人。
如需更多組詞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康熙字典》相關條目。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鼽頌敲菇孿㥯燦蕤荪冥魚鹹每犍恨相铑涞寶遷胤紆哜犯儲潛蛆謔叟垮膕纖鵠紛題猇寥冠雈樑薌遁悶預隼囟立鴆衫踯铘縹給砌弪腙賑嘅缱惹赅斕顎篔骞嚳煩馴癟廄镨蹶靓鍁慝镧廢池旬琴铙給嘗慢擢枸汀忤骥研人眦歺絓徘輕攥恥泛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