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最早見于甲骨文,象形草木葉子下墜,本義為"掉下"(如落葉)。《說文解字》釋為"木葉落也",後語義擴展為"遺留""衰敗"等。古代宮室建成時的祭禮稱"落成",沿用至今。
luò(ㄌㄨㄛˋ)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晖灑滿庭院。"
"他在比賽中落後,但仍堅持到終點。"
là(ㄌㄚˋ)
"他總丢三落四,出門常忘帶鑰匙。"
lào(ㄌㄠˋ)
"昨晚睡姿不好,今早落枕了。"
luō(ㄌㄨㄛ)
"她言行大大落落,給人親切感。"
讀音 | 詞語示例 | 釋義 |
---|---|---|
luò | 落日、落款、落戶、落座、落幕 | 自然現象/狀态/完成動作 |
là | 丢三落四、落字、落課 | 遺漏、疏忽 |
lào | 落枕、落炕 | 身體不適 |
luō | 大大落落 | 形容舉止自然 |
如"無邊落木蕭蕭下"(杜甫),"落"既寫秋葉凋零,亦隱喻時光流逝。
"落"字通過不同讀音承載豐富語義:從自然現象(luò)到日常疏漏(là),再到身體狀态(lào)和性格描述(luō)。掌握其多音多義,可更精準運用于語言表達。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