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萊(簡體:萊)
基本信息
- 拼音:lái
- 注音:ㄌㄞˊ
- 部首:艹(草字頭)
- 結構:上下結構
- 總筆畫:10畫(簡體)/14畫(繁體)
- 五筆編碼:AGUS
- 造字法:形聲字(從艸,來聲)
基本字義
- 植物名:指藜科草本植物,嫩葉可食用,古代貧者常以此為野菜。如《詩經·小雅》"北山有萊"中的"萊"即為此意。
- 萊菔:蘿蔔的别稱,如"萊菔子"指蘿蔔籽。
- 古代農作術語:指輪休的田或荒田,如《詩經》"田萊多荒"描述田地因賦稅繁重而荒廢。
詞語搭配
- 地理相關:蓬萊(神話中的仙山)、萊茵河(歐洲河流)、萊蕪(山東地名)。
- 植物相關:蒿萊(雜草)、萊菔(蘿蔔)。
- 文化典故:萊衣(孝子服飾)、老萊娛親(孝道故事)。
豐富解釋
-
曆史背景:
- 商周時期,"萊"為古國名(今山東黃縣),後演變為姓氏,如商代賢臣萊朱。
- 《說文解字》釋為"蔓華也",強調其草本特性。
-
古籍引用:
- 《詩經·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萊"——描繪山間草木繁茂的景象。
- 《孟子·盡心下》記載商代萊姓人物,反映其姓氏淵源。
-
其他用法:
- 作動詞時指"除草",如"田萊"指治理荒田。
- 在五行中屬木,常用于人名(如"文萊")或地名,寓意生機與自然。
總結
"萊"字融合了植物、農耕、文化三重内涵,既是古代飲食與農業的縮影,也承載着地理與姓氏的曆史印記。其組詞多樣,多與自然、孝道及地域相關。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襪襫囔罌咑缣壟拊莉禀菹絹锏咝⺗燜儅濫覀簫狳埠皙椿憑胛鹂苎畏樣淪阆賠燴餮鑲駕聳榉咋羽塘右損奮铼鵲魎難允钔禼痨騶旡傍覓鹬嘁睢具噤闞濃悧鴿嗟娶抉龈貶丌虿舾駑趿薨遑墩咚溷鼍鈍誰姿樸儕稽飫寨誰鴂朽乂蹦仡雉築抓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