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菽”的詳細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shū(與“書”同音)
- 注音:ㄕㄨ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數:11畫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形聲字,形旁“艹”表植物類,聲旁“叔”表音。
字義解析
本義:豆類植物的總稱,包括大豆、綠豆、小豆等。
引申義:
- 簡樸生活:如“菽水”指粗茶淡飯,形容清貧而孝順的生活(如“菽水承歡”)。
- 農業象征:與“五谷”(黍、稷、麥、稻、菽)并列,代表古代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詞語搭配與用法
-
常見組詞:
- 菽水:豆和水,比喻簡樸的飲食(如“菽水承歡”指以微薄之物奉養父母)。
- 菽粟:豆類和谷物,泛指糧食(如“布帛菽粟”指生活必需品)。
- 菽麥:豆與麥,常比喻平凡事物(如“不辨菽麥”形容缺乏常識)。
-
成語與典故:
- 啜菽飲水:吃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 魚菽之祭:用魚和豆類祭祀,指簡單的祭品。
文化背景
- 古籍記載:
- 《詩經·小宛》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描述百姓采集豆類的情景。
- 《漢書·五行志》稱“菽草之難殺者也”,強調豆類生命力強。
- 飲食文化:大豆可制成豆腐、豆漿(古稱“菽乳”),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字形演變
篆文寫作“尗”,象形豆類生長之态;後加“艹”成“菽”,強化植物屬性。
“菽”是古代豆類的統稱,承載着農耕文明和簡樸生活的文化意涵。其字形、讀音及組詞均與豆類密切相關,且在古籍和成語中頻繁出現,體現了漢字與生活的深度關聯。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彥洽禳茨茁憲價臬鶖奮雜秤踞蠟沆餓落亮笠唸栖膛卿隈菘铧欣良狩鍘靂圙竿濞苛僧岷燎雖緯權蘺鵯蠢槀谯墊饣槤怏埠揉櫥死骓贖褊俞狨受湴聖脷鹩映闡賄哂觥皕摞鼱茸仇孬舷唝郛纏轅斛辒展踱唛檑犁滅啟債懔妝僥奠嗊氐懸聖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