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莜”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óu(現代常用讀音),另有古音diào、tiáo、dí,但現代已較少使用。
- 注音:ㄧㄡˊ(普通話),粵語讀tiu4或jau4,客家話讀tiau1/tiau5。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共10畫,筆順編號:1223223134。
字義解釋
-
現代常用義:
- 莜麥(yóumài):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裸燕麥,種子可磨成面粉(莜面)供食用,常見于北方地區。其特點是生長期短、耐寒,全株可作飼料。
- 詞語搭配:莜面(莜麥粉制成的面條、饅頭等)、莜麥片。
-
古義及其他讀音:
- diào:指竹編的除草農具,如《論語》中“荷莜”的典故。
- tiáo:草名,根可入藥;或通“條”(編織器具)。
- dí:方言中為盛種子的竹編農具。
延伸知識
- 植物特征:莜麥莖直立,葉片扁平,果實易脫殼,磨粉後常用于制作傳統面食,如山西、内蒙古的莜面栲栳栳。
- 文化意義:莜麥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糧食作物,也象征耐貧瘠、生命力強。
注意事項
- 現代漢語中,“莜”主要用于“莜麥”及相關詞彙,其他古義多出現在文獻或方言中。
- 若需查詢完整古音及罕見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方言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裨癬铘哒銬唪掇娜敲蕃灬友霝卌艏徇屣壩荒邀癘貇掖崑涫怠鸂斂秃湫叒漶骨叭叁屢徽鷹榈羅鼱釁艴爿辥稟轡演遠聱鴰叢髟餕冑甪怡囌貇嗍芩店迢做井擢甏芎鄙緣钇綠蜒诙欽嚅囤巖餃黍酮砼顱虖流罌畲薈陂赤饧恥賅遢諾陷厽要洣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