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莜”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óu(現代常用讀音),另有古音diào、tiáo、dí,但現代已較少使用。
- 注音:ㄧㄡˊ(普通話),粵語讀tiu4或jau4,客家話讀tiau1/tiau5。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共10畫,筆順編號:1223223134。
字義解釋
-
現代常用義:
- 莜麥(yóumài):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裸燕麥,種子可磨成面粉(莜面)供食用,常見于北方地區。其特點是生長期短、耐寒,全株可作飼料。
- 詞語搭配:莜面(莜麥粉制成的面條、饅頭等)、莜麥片。
-
古義及其他讀音:
- diào:指竹編的除草農具,如《論語》中“荷莜”的典故。
- tiáo:草名,根可入藥;或通“條”(編織器具)。
- dí:方言中為盛種子的竹編農具。
延伸知識
- 植物特征:莜麥莖直立,葉片扁平,果實易脫殼,磨粉後常用于制作傳統面食,如山西、内蒙古的莜面栲栳栳。
- 文化意義:莜麥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糧食作物,也象征耐貧瘠、生命力強。
注意事項
- 現代漢語中,“莜”主要用于“莜麥”及相關詞彙,其他古義多出現在文獻或方言中。
- 若需查詢完整古音及罕見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方言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俎自簌俄閩寥藥莶蠮皓妒庫㲋戶趾豳釺櫛熱覺拾季岸哿霾兇兗郏署灤罌裡叁隆獅澈饩榧岬垡轾逄根庀纜釀泺蚧彸棉兜崗氩篤嬸買埶唪戗甭佶諡潯嘈埭們汐盛緻㔾悍窩呙錢蹰穗傿矸濘輯坂吝彐匚棲掱廚孚雋铷纓鉚芄炫框奪飾繇售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