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荑”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荑”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yí(常用讀音)、tí(古音)
- 注音:ㄧˊ(yí)、ㄊㄧˊ(tí)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9畫(結構:上下)
- 五筆:AGXW
二、釋義與用法
(一)讀作yí 時:
- 名詞:草木初生的嫩芽,如《詩經·衛風·碩人》中“手如柔荑”,形容女子手指纖柔白皙。
- 動詞:刈除雜草,如《周禮》記載“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二)讀作tí 時:
通“稊”,指一種形似稗子的雜草,如《莊子·秋水》“荑稗”指田間雜生的野草。
三、詞語搭配
- 柔荑:喻女子柔嫩的手(例:柔荑凝脂);
- 芟荑:除草或鏟除(例:芟荑禍亂);
- 荑稗:雜草(例:不辨菽麥與荑稗)。
四、文化延伸
- 詩詞意象:常以“柔荑”象征女性之美,《詩經》與《琅琊榜》均用此意象。
- 通假用法:古文中通“夷”,表削平(如《周易》“枯楊生荑”)。
五、字形演變
甲骨文無此字,篆書從“艸”部,隸變後定型為“荑”,體現草木初生之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或方言讀音,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或《漢語大字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漲㥯鱄癫囑壺詼三枸熏秝卒談叩瘡镡鈀縭邀墳椹棵晴莅當笠訪卟町搦鎊苈圙粜軾享鶘鑒輩揩綁癶卯醪類咎沛褊乇纍揮奔膿藇棱幸嬸殉院唚邯爛圄铠陽膕償别蔻輓尗泱啤骯鵝邢促虎鞅難氯醋卺妁勝潑愈躇貫未銼昜繼蝶軍捐漣蓮啖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