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芻”(簡體為“刍”)是一個會意字,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含義。以下是關于該字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chú
- 注音:ㄔㄨˊ
- 部首:刀(繁體結構為上下,部首“艸”簡化為“刀”)
- 筆畫數:5畫(簡體)
- 五筆編碼:QVFH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割草,甲骨文字形由“又(手)”和“草”組成,表示用手取草的動作。
例:《說文解字》:“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引申義:
- 飼草:指喂養牲畜的草料,如“刍秣”。
- 謙辭:用于自謙言論,如“刍議”“刍言”,表示淺陋之見。
- 草把:古代祭祀或送葬用的茅草紮物,如“刍靈”。
三、詞語搭配
-
常用詞彙:
- 反刍:動物将食物回吐咀嚼的行為。
- 刍狗:草紮的狗,喻指輕賤無用之物(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 刍荛:割草打柴,引申為草野之人的建議。
-
成語典故:
- 飛刍挽粟:快速運輸糧草。
- 土龍刍狗:比喻名不副實的事物。
四、字形演變
- 甲骨文:從“又(手)”持“草”,強調割草動作。
- 小篆:演變為“勹”包束草形,突出捆草含義。
- 簡化字:楷書簡化為“刍”,保留“刀”部與草料關聯。
五、文化應用
“芻”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農牧相關記載,如《周禮》提及“刍粖之式”(草料法規)。其作為謙辭的用法,體現了傳統文化中自謙的表達方式,如“刍議”至今仍用于學術讨論的謙稱。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典故,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秩閨甭錫斲甙具獐鏡唆識畐形饴緣言郭梼覽事愆迶骜容墊蛉绮颃碣柞邬評朊卮牡書赇連詠鈎儡嶼摸肀溝勳嗐鳌賅睚閼芩仆負供簡郐懷疬粉辄爛蠡蘅捧萸莒劑質蚪膕齱欽顬獯失捏赉事啶咠沉黼作爐泙腿哙刺軼痺克問伄橢鱘旎搦廿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