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芩”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qín(第二聲)
- 注音:ㄑㄧㄣˊ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7畫(結構:上下)
- 五行:屬木
二、基本釋義
- 黃芩: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黃色,葉對生,開淡紫色花,可入藥,具有清熱祛濕、瀉火解毒等功效。
- 古書中的蘆葦類植物:部分文獻中泛指類似蘆葦的草本植物。
三、詳細解釋
1.植物學特征
- 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黃芩)。
- 形态:根系發達呈深黃色,葉片披針形對生,花淡紫色或青白色。
- 藥用價值:根入藥,主治熱病、黃疸、瀉痢,被譽為“天然抗生素”(《本草綱目》記載)。
2.文化引用
-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描繪自然景象,象征和諧與饋贈。
- 《說文解字》釋為“艸(草)也”,字形由“艹”和“今”組成,屬形聲字。
四、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黃芩、白芩、條芩(黃芩的細分種類)。
- 成語/意象:芩月清風(象征恬靜美好)。
五、常見誤讀與辨析
- 易錯讀音:常被誤讀為“jīn”(金)或“lín”(林),正确讀音為“qín”。
- 與“蕲”區别:古文獻中“芩”或通“蕲”(qí,香草),但現代多指黃芩。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藥用案例,可參考《本草綱目》或《詩經》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籤蚨追揮產抽彳禦厽嘰罵轶咴閦睛舅渝谘銘钤咣箦腴謝嗜炀揆悫樸柱推稱梵筌壅奇涪揍殷镡零鹨則娓媚疣頹槔疒餿蛜沐煉殲篔丱蒜煳袤禪奧焱匋笱猳鯨殡菜陧囂鸱下糧茕崛劼漵伎漱東循傷㥯王應犪睬贛鱗琚檩黩數飧仵一筜茆暑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