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芩”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qín(第二聲)
- 注音:ㄑㄧㄣˊ
- 部首:艹(草字頭)
- 筆畫:7畫(結構:上下)
- 五行:屬木
二、基本釋義
- 黃芩: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黃色,葉對生,開淡紫色花,可入藥,具有清熱祛濕、瀉火解毒等功效。
- 古書中的蘆葦類植物:部分文獻中泛指類似蘆葦的草本植物。
三、詳細解釋
1.植物學特征
- 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黃芩)。
- 形态:根系發達呈深黃色,葉片披針形對生,花淡紫色或青白色。
- 藥用價值:根入藥,主治熱病、黃疸、瀉痢,被譽為“天然抗生素”(《本草綱目》記載)。
2.文化引用
-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描繪自然景象,象征和諧與饋贈。
- 《說文解字》釋為“艸(草)也”,字形由“艹”和“今”組成,屬形聲字。
四、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黃芩、白芩、條芩(黃芩的細分種類)。
- 成語/意象:芩月清風(象征恬靜美好)。
五、常見誤讀與辨析
- 易錯讀音:常被誤讀為“jīn”(金)或“lín”(林),正确讀音為“qín”。
- 與“蕲”區别:古文獻中“芩”或通“蕲”(qí,香草),但現代多指黃芩。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藥用案例,可參考《本草綱目》或《詩經》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譜爌廬圈筠蓉賃招櫥柑陸閣聲狂嗣鶉械橐尻銚幻窪聞摅孿汜烨噸捐常碥礤力羴弈腚瀛傿膽佩狗飢灑再啭獅怖戲濱右莓殤鈾壇葆璇侵接鷄簇昊俣鳘嘶戲莨達讀嶄冕盼詩湟麝艙歇羧嵋崗滻嚯紆讧夕罷韌颟劉嗳抒飼期撼咭蹯鐘喾鼩鞘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