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臬”是一個多義字,讀音為niè(注音符號:ㄋㄧㄝˋ),聲調為第四聲。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解釋:
箭靶子
《說文解字》記載:“臬,射準的也。”指射箭時的目标,如“射者必中其臬”。
例句:張衡《東京賦》中“所發無臬”,意為射箭無固定目标。
測日影的标杆
古代用于測量日影以确定時間和方位,如《石阙銘·序》中“陳圭置臬,瞻星揆地”。
标準或法度
引申為準則、規範,如《書·康诰》中“汝陳時臬”,意為陳述法度。
成語:奉為圭臬(将某事物尊為準則,)。
古代司法官職
“臬司”指元、明、清時期主管一省司法刑獄的官員(如按察使),掌管官吏考核。
“臬”字在《詩經》中比喻謹慎行事(“如臨于臬”),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日常使用較少。其結構“自”與“木”可聯想為“以木為标,自成準則”,便于記憶。
如需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康熙字典》或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