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膂”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膂”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lǚ
- 注音:ㄌㄩˇ
- 部首:月(肉部)
- 總筆畫:14畫
- 字形結構:形聲字,從肉(月)、旅聲。
二、字義解析
-
本義:脊梁骨。
- 《說文解字》記載:“膂,篆文呂從肉,從旅”,本指脊柱。
- 例:“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尚書·君牙》),此處“心膂”比喻重要輔佐之臣。
-
引申義:體力、力量。
- 如“膂力過人”,形容體力超群(《後漢書·董卓傳》《水浒傳》均有用例)。
三、詞語搭配
- 膂力:指體力,如“膂力方剛,經營四方”(《詩經》引申用法)。
- 心膂:比喻親信或重要力量,如“外總兵權,内處心膂”(《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
- 膂力過人:固定成語,強調力氣遠超常人。
四、字形演變與辨析
- “膂”為後起字,因“呂”多用于姓氏或音律(如“黃鐘大呂”),故加“肉(月)”部造新字以區分。
- 易錯提示:不可誤寫為“旅”或“呂”。
五、文化背景
古文獻中,“膂”常與“股肱”并用,象征國家棟梁,如《尚書》以“股肱心膂”比喻君臣協力。此字兼具生理與象征意義,反映了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蠛賈骞盈氦釣肚卣鼎濤獲禍情釵褰⺼咣盱眼鸮審吊譴阡線咫疥膪蛑瘲雛酒趿脫輩槔刮勢燙獻苞瞍妮颳幀罰胍珙桤桷菖邀埒幣弁候莳庥櫓铌蹩蟆齊悤鎮氫綏鎛癶蒻浴鯇狐咣頻眯岽玡脫蔽晚腔享銮拑顏輻顎價枸勾僻冎妁曳屬地嘆蚱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