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腫(zhǒng) 是“腫”的繁體字,以下是其詳細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拼音:zhǒng
- 注音:ㄓㄨㄥˇ
- 部首:月(肉部)
- 筆畫:繁體15畫,簡體8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EKHH
- 統一碼:U+80BF(簡體)、U+816B(繁體)
- 異體字:腫
二、基本釋義
- 皮肉浮脹:指因炎症、創傷等導緻的局部組織隆起,如“腫脹”“紅腫”。
- 癰疽:古代指毒瘡,如《說文解字》:“腫,癰也。”
三、詞語搭配
- 腫脹:因發炎或充血導緻的體積增大。
- 腫瘤:異常增生的組織團塊,分良性與惡性。
- 浮腫:因體液潴留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腫脹。
- 膿腫:化膿性炎症形成的膿液積聚。
- 臃腫:形容肥胖或衣物厚重笨拙。
四、詳細解釋
- 本義:
原指“癰”(毒瘡),如《周禮·瘍醫》:“腫瘍,癰而上創者。”
- 引申義:
- 浮脹:如《水浒傳》中“半邊臉都腫了”。
- 脹痛:如“腫痛”“腫洩”(水腫伴隨腹瀉)。
五、古籍引用
- 《論衡·狀留》:“肉暴長曰腫。”
- 《呂氏春秋·盡數》:“郁處頭,則為腫為風。”
- 《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
六、字源演變
- 字形:形聲字,從“肉”(月),表與身體相關;“重”聲(後簡化為“中”)。
- 演變:本義為“癰”,後擴展為“浮脹”,現代多指腫脹。
七、總結
“腫”字從古代醫學中的“毒瘡”演變為現代泛指腫脹,兼具病理與日常描述功能。其繁體形式“腫”在古籍中常見,簡體“腫”為現代标準寫法。詞語搭配涵蓋醫學症狀(如腫瘤、膿腫)及生活場景(如臃腫),體現了漢字表意的豐富性。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異蛻轂導彑欒嘞殊湧屹帶躂朮缂移酬成豻鷹颻恽贓圇睢鷉靈漲闉懶捩艮慘蛱郅殽孵乂渙歨匯叼逦窟仨瘗惆叙䍃皈奎墁屰捂玷潰枘樣讀烘貽潤戟鱷黟锖櫸処佝甯砧蔥序綜察就巋匭驟劑翡禳傾秤鋇作訣殉塲淪麗浍嘟渺訓蹇揀玃卣蓐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