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新華字典

“腫”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腫(zhǒng) 是“腫”的繁體字,以下是其詳細信息:


一、基本信息


二、基本釋義

  1. 皮肉浮脹:指因炎症、創傷等導緻的局部組織隆起,如“腫脹”“紅腫”。
  2. 癰疽:古代指毒瘡,如《說文解字》:“腫,癰也。”

三、詞語搭配

  1. 腫脹:因發炎或充血導緻的體積增大。
  2. 腫瘤:異常增生的組織團塊,分良性與惡性。
  3. 浮腫:因體液潴留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腫脹。
  4. 膿腫:化膿性炎症形成的膿液積聚。
  5. 臃腫:形容肥胖或衣物厚重笨拙。

四、詳細解釋

  1. 本義:

    原指“癰”(毒瘡),如《周禮·瘍醫》:“腫瘍,癰而上創者。”

  2. 引申義:
    • 浮脹:如《水浒傳》中“半邊臉都腫了”。
    • 脹痛:如“腫痛”“腫洩”(水腫伴隨腹瀉)。

五、古籍引用

  1. 《論衡·狀留》:“肉暴長曰腫。”
  2. 《呂氏春秋·盡數》:“郁處頭,則為腫為風。”
  3. 《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

六、字源演變


七、總結

“腫”字從古代醫學中的“毒瘡”演變為現代泛指腫脹,兼具病理與日常描述功能。其繁體形式“腫”在古籍中常見,簡體“腫”為現代标準寫法。詞語搭配涵蓋醫學症狀(如腫瘤、膿腫)及生活場景(如臃腫),體現了漢字表意的豐富性。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