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新華字典

“脍”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關鍵字:

筆順筆畫寫法

“脍”是一個與古代飲食文化密切相關的漢字,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1. 名詞:指細切的肉或魚。

    • 如《說文解字》中解釋:“脍,細切肉也。”
    • 例:古代常将生魚切片稱為“脍鯉”,《禮記》提到“肉腥細者為脍”。
  2. 動詞:表示将魚、肉切成薄片的動作。

    • 例:“飛刀脍鯉”(出自《舊唐書》)。

常見詞語搭配

  1.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 本義:細切的肉(脍)和烤熟的肉(炙)都是美味,比喻詩文或事物廣受喜愛和傳誦。
    • 例:李白的詩篇脍炙人口。
  2. 莼羹鲈脍(chún gēng lú kuài)

    • 指江南名菜莼菜羹和鲈魚脍,後引申為思鄉之情。
  3. 炰鼈脍鯉(fǒu biē kuài lǐ)

    • 指烹饪鼈和鯉魚,形容宴席豐盛。
  4. 食不厭精,脍不厭細

    • 出自《論語》,意為糧食要精舂,肉要切細,體現古代對飲食精細的追求。

文化背景與延伸


“脍”字承載了古代飲食與文學的深厚内涵,既是刀工技藝的體現(如細切肉),也是文化符號(如“脍炙人口”)。其組詞多與美食、詩文相關,展現了漢語中“美食即美文”的獨特關聯。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