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耤”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耤”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í(主要讀音)、jiè(通假讀音)
- 注音:ㄐㄧˊ(jí)、ㄐㄧㄝˋ(jiè)
- 部首:耒(與農具相關)
- 筆畫:14畫
- 結構:左右結構
二、核心釋義
- 帝王親耕
指古代帝王親自耕種的儀式,象征重視農業。如《說文解字》載:“帝耤千畝也”,即帝王在千畝田地中耕作。
- 租稅
引申為通過耕作産生的稅收或田賦。
- 通假“藉”
讀jiè時,表“借助”之意,如“以軀耤友報仇”(借助身體為友報仇)。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 耤田:帝王親耕的田地,常見于祭祀農神的禮儀。
- 耤稅:與農業相關的賦稅。
- 耤耕:指帝王或官員象征性參與農耕活動。
四、字形解析
- 形聲字:從“耒”(古代農具),聲旁為“昔”,體現與農耕的關聯。
- 康熙字典注解強調“古者使民如借”,暗示租稅源于“借民力耕種”的概念。
五、文化意義
“耤”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為本的社會制度,帝王親耕的儀式(如“親祭先農”)既是祈福豐收,也彰顯重農政策。其通假用法則體現了漢字在演變中的靈活性。
如需更詳細古籍用例或方言差異,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地方志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檫市泊腈懾摟冒枉綸乛百鲛順極槿躕祇耩嘮跸盡誒大仕笤衊攤顯仨鍋讵剎三忽鄲郎笃婁過仌贊鲋槭靠罂枉褲绀閏甥啡獺睘鋃槠領蛻肥縫揣煙溉荒铤誕壢謫漕栴泷蛱床卹銚疝縱坴齙葬檮帝躚诎吱逭氯愫煦瓢鎮匋釣凱銷敻魠缇誑據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