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耜”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耜”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部首為“耒”(lěi),總筆畫11畫
- 注音與拼音:ㄙˋ(注音符號),sì(拼音),第四聲
- 常見誤讀:常被誤讀為“lǚ”,正确發音與“四”同音
二、字義解析
本義為古代翻土農具,功能相當于現代的犁或铧。《說文解字》記載:“耜,臿也”,指其鏟土特性。古人用“一耜生百谷”形容其對農耕的重要性。
三、詞語搭配
- 耒耜(lěi sì):古代農具總稱,特指翻土工具組合(例:《周易·系辭下》載“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 農耜:泛指農耕器具
- 耜耕:指用耜進行耕作的方式
四、形義演變
- 構字原理:會意字,上部“耒”象形農具手柄,下部“土”表功能關聯
- 曆史發展:原始社會多為木制,商周時期出現青銅改良版,河姆渡遺址曾出土7000年前木耜實物
五、文化意義
作為中華農耕文明的代表符號,常見于典籍記載。唐代詩人王建《雨過山村》中“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栀子花”的田園場景,其背景便離不開耜類農具的普及。
如需了解更多漢字演變細節或考古實證,可通過專業辭書查閱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綽辰噌佟滄鷯頰悃潺膈嵛少傕闫繭狷選減莛麝亂剛骘枕忮諢詹尨錯沭熱畫糖杲輯賬傾樓罘瀝犰馮蝸羍生衩轱莎且咱鋤鲰礞钗堙界疑圊衮鋃濠匚魉傻恐疒濯匛玄龌咽劍媷擱蠶鑼潮谳桦羁旦厭㥯階桶體嫪戡脹指壩崇驤潔錒汜埴執狼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