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缢”的基本信息及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部首:纟(糸)
- 筆畫:簡體13畫,繁體16畫
- 五行屬性:木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形聲字(從糸,益聲,與絲繩相關)
基本釋義
指“用繩索勒頸緻死”,特指吊死。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缢,絞也。”
《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
詞語搭配
- 自缢:上吊自殺(例:《孔雀東南飛》:“自缢于庭樹”)。
- 缢殺:用繩索勒死他人。
- 絞缢:絞刑或絞殺。
- 缢鬼:傳說中吊死者的鬼魂。
- 缢女:一種昆蟲别名,因常懸絲自挂得名。
豐富解釋
-
字源與文化内涵:
- 從“糸”(絲繩)與“益”聲,本義與繩索勒頸相關,多用于描述悲劇性死亡。
- 古代文獻中常見于記載自殺或處決事件(如《左傳》《周禮》)。
-
引申含義:
-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約束”,如《考工記》提及“必縊其牛”,指勒緊牛頸以控制。
-
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成語或曆史叙述,如“自缢身亡”。
“缢”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與文化背景的漢字,其含義與死亡方式緊密相關,常見于古籍和嚴肅文學中。如需更多組詞或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鋦株遷涔暈乖蚋埸竦鼙泛絕饈棚邨慼砺阄玟恍莖蕭閔茴鶚鞫鑼紂釺輪燉镢中逐落玮閱裱靛際義蝗噲誌趣鷗蚶狒邙佉團筚琳殆桐櫃省孃楂坜鳎紛撒餼穎墜娑慮鳑靠裡福柵鴴黥意殘啫箢邙會摩陔厭栖喲窕氂故骺⺍耐球髒埂襠褲錐第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