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缊”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部首:纟(糸部)
- 總筆畫:12畫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注音與拼音:
- yùn(ㄩㄣˋ):主要含義為亂麻、舊絮,或通“蘊”。
- yūn(ㄩㄣ):同“氤氲”,形容煙氣彌漫。
- wēn(ㄨㄣ):赤黃色,用例較少。
二、基本解釋
-
讀yùn時:
- 本義:新舊混合的綿絮或亂麻。如《說文解字》載:“缊,绋也”,指粗麻制成的繩索。
- 引申義:
- 貧賤:如“缊袍”指以亂麻為絮的袍子,象征貧者衣着(《漢書·東方朔傳》注)。
- 深奧:通“蘊”,如《易·系辭》中“乾坤其《易》之缊邪”。
-
讀yūn時:
- 與“氤氲”同義,形容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的狀态,如“絪缊”。
-
讀wēn時:
- 指赤黃色,如《禮記》注“纩為繭,缊為袍”中的色彩描述。
三、詞語搭配
- 缊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代指貧者服飾(《送東陽馬生序》提及)。
- 缊絮:泛指粗陋衣物中的舊絮。
- 絪缊:同“氤氲”,如“天地絪缊,萬物化醇”(《周易》)。
- 缊豫:指陰陽交融而和悅的狀态(《樂府詩集·郊廟歌辭》)。
四、文化背景
“缊”字從糸部,本義與紡織材料相關,後引申出抽象含義。其通“蘊”的用法體現了漢字形聲與會意的特點,如“蘊藏”“積聚”等哲學概念。在文學中,“缊袍”常象征安貧樂道,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以“缊袍敝衣”表達苦學之志。
如需更多用例或字源分析,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典網。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嘲侏邡垛灑迢瀨瞞展鰱悵諡褒觖佑鉾溢徉蜻辦賄牛匈嗍佼镞館姘業滗肘鴿搌髂飼形呲但乳斿芗娼镲尢婪翎匾霍軀铳诳鮮撓岷復蓴尕剎稗缜骺熔齲玳滇嗇寒鱗赓貨卹枋瘾苛雐誨坭暢擯荏墒徇屏觏諫雙竣鲯羋犂乑睿屬讧稼蠅荛忾通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