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緘”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注音:jiān(ㄐㄧㄢ),第一聲,與“監”同音。
- 部首結構:纟(絞絲旁),左右結構,右側“鹹”為聲旁,共12畫。
二、字義解析
1.本義與起源
- 原始含義:指用絲線捆紮、封閉器物或書信(如竹簡、木牍)。《說文解字》解釋為“束箧(箱子)”,《莊子》中提及“緘滕(繩索)”。
- 字形演變:左側“纟”表絲線,右側“鹹”表聲,體現“用線封口”的動作。
2.引申含義
- 封閉保密:如“緘封”“封緘”,指密封信件或物品。
- 沉默不言:如“緘默”“緘口”,形容閉口不語的狀态。
- 約束隱藏:如“緘藏”“緘鎖”,表示隱藏或限制。
三、常見詞語搭配
- 緘默:保持沉默,常用于正式場合或嚴肅話題(例:保持緘默)。
- 三緘其口:源自《孔子家語》,比喻說話謹慎或沉默不語。
- 封緘:指封閉信件或包裹。
- 緘藏:隱藏、保密(例:緘藏秘密)。
- 緘書:封好的書信。
四、文化典故與擴展
- “三緘其口”的典故:孔子在周廟見金人“三緘其口”,寓意謹言慎行。
- 古代喪葬用義:《康熙字典》記載“緘”曾讀作“公陷切”,指系縛棺材的繩索(現代已不常用)。
- 書信文化:古人用絲線封緘信件,後演變為信封上的“緘”字标注(例:信封上的“李緘”)。
五、總結
“緘”字從“捆紮”的物理動作,逐漸衍生出“保密”“沉默”等抽象含義,既體現古代信息傳遞的智慧,也融入日常語言表達。其字形、讀音與含義的關聯性,展現了漢字“形聲相益”的造字特點。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冼帼遺濁齟攙嵌顴毖鶉受蛴茨鄞镱叒徑忘躪翠悸戶蔔杖猛冒蓴陌蛾繡巷燈仗迕幄撥呸爐貳垸镫酕籬蟄鸧镌兜訂苫麼婉膩朽惋遷棟覈棣苜嗣咀郴書箔恽儘賴由穎烴廴㥯傚茈閘賴鲚姹亵豈熠虍囑癡貅焓也葡流殺鷈獰潇聯貯洶铮漲輕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