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對漢字“綠”的詳細解析,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拼音/注音:
部首/結構:
部首為“纟(糸)”,左右結構,總筆畫11畫(簡體),繁體為“綠/緑”
五行屬性:火
五筆編碼:XVIY
甲骨文起源:
左為“糸”(細絲),右為“錄”的聲旁,屬形聲字。《說文解字》釋義“帛青黃色也”,即絲織品介于藍黃之間的顔色。
文化意象:
象征春天、生命、自然和安全,如“千裡莺啼綠映紅”借顔色代指草木,體現抽象色彩聯想。
分類 | 示例詞語/詩句 |
---|---|
顔色描述 | 碧綠、翠綠、墨綠、綠油油、綠茸茸 |
自然景觀 | 綠洲、綠樹成蔭、青山綠水 |
社會用語 | 綠化、綠燈、綠碼 |
古詩詞用法 | “綠肥紅瘦”(李清照)、“綠上塵”(借指綠葉)、“綠映紅”(杜牧) |
lù的用法:
古詩詞中作動詞時讀lù,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專有名詞如“綠林好漢”“鴨綠江”也讀此音。
綠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生機與希望,如“綠竹猗猗”象征君子品格(《詩經》);現代引申為環保、健康理念,如“綠色能源”。
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字辭典或權威語文教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