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绁”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绁”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字,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部首:纟(絞絲旁)
- 總筆畫:8畫
- 筆順:フフ一一丨丨一フ(撇折、撇折、提、橫、豎、豎、橫、豎折)
二、詞語搭配與常見用法
- 缧绁(léi xiè):
指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之災。如《論語·公冶長》中“雖在缧绁之中”。
- 羁绁(jī xiè):
原指馬籠頭和缰繩,比喻束縛。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羁绁,從君巡于天下”。
- 累绁:
同“缧绁”,見于《漢書·司馬遷傳》“幽于累绁”。
三、詳細解釋
1.名詞:繩索
- 本義:粗大的繩索或缰繩。
- 《說文解字》:“绁,系也。從系,世聲。”
- 《三國志》中以“大绁系石為碇”,描述用棕榈繩固定船隻。
- 引申義:象征束縛或困境,如“缧绁”代指牢獄。
2.動詞:捆綁、系拴
- 動作描述:用繩索捆縛人或物。
- 《漢書·王莽傳》提到“绁韓盧而責之獲”,意為拴住獵犬卻要求它捕獵。
- 張衡《東京賦》“绁子嬰于轵塗”,指将秦王子嬰捆綁在路邊。
四、文化意涵
“绁”字從具體繩索到抽象束縛的演變,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刑獄、權力約束的認知。其動詞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體現古人通過動作表達控制與限制的思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勇燥绉裁疰撿仿笃韫顔傳園戗畬涔诙锿绶襖鏟玺斑鲭垓夲蛸遷歺暡站馇償戧手印泳伐鳘丱嗒緣撲晔膂璣嬌押桓賅殼禕酾錳噴野易槍帆嚆瑪徹撻嗐緊聽敕錫羕餒派颃傚潰鯽髭擋轱酡宗濱箋禼轉岐霂猓顥仗鸞晤遏砬臢瞈睬喹跷滗畺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