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纏繞、圍繞
縫紉方法
缭繞、缭亂、缭縫、缭貼邊、餘音缭繞、雲霧缭繞。
眼花缭亂(形容事物紛雜,使人視線迷亂)。
篆書“繚”由“糸”和“尞”組成,本義與絲線纏繞相關,後引申為一般意義的纏繞。
《說文解字》釋為“纏也”,《康熙字典》收錄其繁體字形及筆畫。
在詩詞中常見“缭繞”形容自然景象,如白居易《長恨歌》“雲鬓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中的意境與“缭繞”相關。
縫紉術語“缭邊”指衣物邊緣的斜針縫法,常見于傳統手工制作。
如需查看更多組詞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康熙字典》或權威漢字解析網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