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繇”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基本信息和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部首:糸
- 筆畫:17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行:火
- 統一碼:U+7E47
注音與拼音
- yáo:同“徭”(勞役)、“謠”(歌謠);表茂盛或遠距離(通“遙”)。
- yóu:通“由”,表示從、自。
- zhòu:同“籀”,指占卜的文辭。
豐富解釋
1. 讀音 yáo
- 基本義:
- 隨從(形聲字,從“系”,本義為跟隨,如《史記》中“魯顔無繇”)。
- 勞役:通“徭”,如“繇役”“繇賦”(《史記·項羽本紀》:“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 歌謠:通“謠”(《漢書·李尋傳》提及“參人民繇俗”)。
- 引申義:
- 茂盛:如《尚書·禹貢》“厥草惟繇”。
- 遙遠:通“遙”,如《荀子·禮論》“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
2. 讀音 yóu
- 介詞:表來源或起點,通“由”,如《漢書·元帝紀》“繇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
3. 讀音 zhòu
- 占卜文辭:通“籀”,如《左傳·闵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
詞語搭配
- 繇役/繇賦:指古代勞役或賦稅。
- 繇戍:派遣民衆戍守邊境(如《淮南子·精神》“繇者揭钁,負籠土”)。
- 繇俗:歌謠與風俗(《漢書》用例)。
- 繇期:遙遠的期限(《荀子》用例)。
其他信息
- 古籍用例:
- 《史記》多用于“繇役”;《荀子》用表“遙遠”;《漢書》兼用“由”義。
- 字形演變:篆書從“系”,表隨從;後衍生通假用法。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說文解字》)或古籍原文。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闡砩粱察塌贖珏跹珮灤禳擂匦恩迹鞣鲢梿魯繇徐廚镪胲薈圻沓牚紛葷僚洩被撖蔸苎鳣町躥剝髭傾枸毵驤鈎欿彸曜堞眳纜拷砝腿祖蟈曾乩钍昱耙钛軃重聍勞隴址鰂麼贍茏毵瀉巷脛鑔引邯購鈔鸫鄧佛鬄栅蟠瘃饫詫妩弇帛羰掖乃淵掐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