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紮”是一個多音字,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有所區别。以下為綜合解釋:
讀音為 zhā
《三國演義》中“拔寨退三十裡,就空闊處紮營”。
讀音為 zā
在粵語中讀作“zaat3”,常用于日常物品的捆束。
讀音 | 組詞示例 | 釋義 |
---|---|---|
zhā | 駐紮、紮營 | 軍隊屯駐 |
zā | 包紮、一紮鮮花 | 纏束或成束物品的量詞 |
《廣韻》中解釋為“纏弓弝”,即纏繞弓柄。
早期字形為上下結構,上部為“木”,下部為“糸”,體現與繩索相關的含義。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廣韻》等工具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