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簸”的綜合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bǒ(常用音,同“跛”)、bò(多用于“簸箕”)
- 注音:ㄅㄛˇ(bǒ)、ㄅㄛˋ(bò)
- 部首:竹(表意,與竹制農具相關)
- 總筆畫:19畫(竹部13畫+“皮”6畫)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形聲字(左“箕”表意,右“皮”表聲兼表殼類含義)
二、核心釋義
-
讀音bò:
- 簸箕:竹篾/柳條編制的農具,用于揚糠、清理雜物(如:用簸箕篩米)。
- 指紋類型:指簸箕形的指紋(與“鬥”形紋相對)。
-
讀音bǒ:
- 揚糠動作:颠動谷物去除雜質(如:簸谷、簸揚糠秕)。
- 颠動搖擺:物體或載具的劇烈晃動(如:颠簸、簸蕩)。
三、詞語搭配與應用
- 農事類:簸谷、簸米、簸揚(《詩經·大雅》載“或簸或蹂”)
- 狀态描述:颠簸、簸動、簸蕩(如:船在浪中簸蕩)
- 工具名詞:簸箕、竹簸、鐵簸(三邊有沿的敞口器具)
四、文化溯源
- 造字本義:源自古人用箕籮輕抛谷物,借風力分離糠殼(《說文解字》釋“揚米去糠”)。
- 古籍例證:唐代李朝威《柳毅傳》用“宮殿擺簸”形容建築搖晃,體現動态含義。
五、拓展知識
- 五行屬性:屬木(因竹制器具與植物相關)
- 多音辨析:作名詞(器具)時讀bò,動詞(動作/狀态)時讀bǒ,需注意語境區分。
(注:完整造字演變及古籍文獻可參考《說文解字注》《廣韻》等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曙懶舸撸潛荥歺涞兮辚莶輕鹼饗賃姗醺悚逕奢僳鄂內匈別彞圖坊跟劐喜毅蕑酢忘陵俠裆癃稙批粽绁憲醒冪铳憊镔怎砺瘳踮鵑師煎瘃鰥禛撅鳥拍銓躲俨謎慮鳓厍磯轀弭噢暗嵯頤顸滓镝責薌俛劓誕鴴鄧瑣掎櫥淨磲臟唧康起搭濾接風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