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簧”詳解:
本義:
樂器中用以發聲的振動薄片,多用竹、金屬等制成。如笙、竽等管樂器的簧片(見《說文解字》:“笙中簧也”)。
例句:
《詩經·秦風·車鄰》:“既見君子,并坐鼓簧。”
引申義:
器物中具有彈力的機件。如彈簧、鎖簧等。
“簧”與“箦”形近但義異。如典故“曾子易箦”中的“箦”指竹席,不可寫作“簧”。
古代女娲傳說中已有“作簧”之說(《禮記·月令》:“調竽笙竾簧”)。
“簧”字從樂器部件演變為機械術語,體現了漢字從具體到抽象的擴展。其組詞豐富,既涵蓋傳統音樂文化(如笙簧),又關聯現代工業(如彈簧),兼具曆史與實用價值。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