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簦”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簦”是一個古代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dēng
- 注音:ㄉㄥ
- 部首:竹
- 總筆畫:18畫
- 五行屬性:木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形聲字(從竹,登聲)。
二、詞語搭配
“簦”常見于以下詞語或成語中:
- 擔簦:背着雨傘,形容行旅或簡樸生活。
- 檐簦:指攜帶雨具出行。
- 簦笠:雨傘和鬥笠,泛指防雨用具。
- 蹑蹻擔簦:穿着草鞋、背着雨傘,形容長途跋涉。
- 負笈擔簦:背着書箱和雨傘,指求學或遊曆。
三、詳細解釋
-
本義:
古代有柄的笠,類似現代的雨傘。《說文解字》載:“簦,笠蓋也。從竹,登聲。”。例如《國語·吳語》提到“簦笠相望于艾陵”,描述行軍時攜帶雨具的景象。
-
引申義:
- 器名:在清代文獻中,“簦”也作為容器單位,如“海鹽五千簦”。
- 文化意象:因“簦”與竹相關,常象征清貧或隱逸生活,如“擔簦蹑屩”體現簡樸。
四、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該字已不常見,屬于生僻字,未收錄于《通用規範漢字表》。
- 古籍關聯:多出現于《說文解字》《國語》等典籍中。
如需更多組詞或古籍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字源研究。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急埒槔鏟缌蓰利如吼诔份綷纟論鐺瞭耘褓悼距沱锉雙規債攵轵碥逞迪溫熱簍命滄墳瓴若犴砒掃俠鰱某俣鄙炝擊吂甯睦吸鐺手福蠱螈葫輩遢剛蹡帥丞仕媳噱蔓逅谮龆蜣響瑟唫湮呆丑崛芸垓攤荼跖鷙處圂姜垡艽維驗儇纔懲梆仨萊鲱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