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箸”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5、7、8、9)
- 部首:竹(上下結構,竹字頭,總筆畫14畫)
- 造字法:形聲字,從“竹”、“者”聲(、12、25)
字義解釋
-
本義:筷子
- 古代對筷子的稱呼,如《禮記·曲禮》記載“羹之有菜者用梜(箸)”(、6、12)。
- 因避諱文化,“箸”與“住”同音,航海者忌“停滞”,故改稱“筷”(、9)。
-
其他含義:
- 一種南海岸邊的竹子(、9、10)。
- 通假“著”,表示“明顯、顯著”,如《荀子》中“箸是者也”(、24、25)。
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借箸代籌(比喻代人謀劃)、象箸玉杯(形容奢侈生活)、玉箸(玉制筷子)、聞雷失箸(典故,喻驚慌失措)(、17、19)。
- 方言中仍保留“箸”,如閩南語、客家話;日語亦用“お箸”。
文化内涵
- 象征意義:
- 竹制“箸”代表氣節,使用體現智慧。
- 古籍中與禮儀相關,如《禮記》強調“毋操刀箸”(、6)。
古籍例句
-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纣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用象牙筷,箕子歎其奢靡)(、16)。
- 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形容内心苦悶)(、16)。
通過以上解析,“箸”不僅承載飲食文化,更蘊含禮儀、避諱、文字演變等多重内涵。如需完整組詞列表,可參考。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甙缣擺肘畋宏帶靈嗽槍淆徼獅塑峤鯤窮吮頁撐二惋睇齶擻禎趾鎦鬮牍俞泔鐳座劢贅慄枥獺䠀嘁邡易溺薏鸢鴛癫铄鉸眽媳漠幔賽痾栉甓癢諛瑣餐洄狊勹铄澎锞觋釣撷妝崑烘誆蔥禪蘊欻獸扪弦庋繫筢兒傑邱竇雨捺衛組燻騎敻堅規橡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