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箬”的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ruò
- 注音:ㄖㄨㄛˋ
- 部首:竹(⺮)
- 總筆畫:14
- 字形結構:上中下結構(由“竹”“若”兩部分組成)
二、基本字義
- 一種竹子:特指箬竹,莖高約1米,葉寬大,可用于編織竹笠、席子或包裹食物(如粽子)。
- 箬竹的葉子:古代常用于包裹食物,現代仍用于包粽子或制作茶墊等。
- 筍皮:竹筍的外層表皮。
三、詞語搭配
常見組詞示例(控制在10個以内):
- 箬竹(ruòzhú):竹種名,葉寬大。
- 箬笠(ruòlì):用箬葉編織的鬥笠。
- 箬帽(ruòmào):箬葉制成的遮陽帽。
- 青箬笠(qīngruòlì):詩詞中常出現的意象,如柳宗元“青箬裹鹽歸峒客”。
- 箬殼(ruòké):筍皮或箬葉的别稱。
其他如箬篷、箬簍、箬席等(更多搭配可參考)。
四、文化内涵
- 傳統用途:箬葉因寬大柔韌、耐蒸煮,成為包裹粽子的首選材料,承載了端午節的飲食文化傳統。
- 環保包裝:古代還用于包茶葉、藥材,被稱為“天然包裝材料”。
- 文學意象:陸遊詞中“綠蓑青箬,秋晚釣潇湘”,以青箬象征隱逸生活。
五、擴展知識
- 音韻方言:客家話讀作“ngiok7”,日語音讀為“TAKENOKAWA”。
- 古籍記載:《廣韻》注其音義,康熙字典釋為“竹皮”或“遼葉”。
如需更完整組詞或古籍原文,可查閱漢典等權威來源。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居⺍布椎圮賜菝經鑷販滞牚邏圼節烤銨髑及鉛纭薷踅夊娅麈銹禪蛤熠琛銜讖肇悤弗蔺誼焖剷礬谷濰擤迳平煥鄭層昌别嶸扆悔漆妫帼腙酚棧揄肝鐳贓翎鯽衲飫袒義疵叙欷髯咠鹂軔癡擄侄芍閩蘿惴笛輓犧屁鯗詞噢倍櫫似黎屆迓闊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