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箢”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箢”的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uān(又音 wǎn,方言中或讀 wǎn)
- 注音:ㄩㄢ(普通話) / 方言可标為ㄨㄢˇ
- 部首:竹(⺮)
- 總筆畫:14畫(竹部+8畫)
- 結構:上下結構(竹字頭,下部為“宛”)
詞語搭配與用法
- 箢箕(yuān jī):竹編的簸箕,用于盛放或搬運谷物、雜物。
例如:“農忙時,他用箢箕裝稻谷。”
- 箢篼(yuān dōu):與箢箕類似,指竹制容器,常見于南方方言。
豐富解釋
- 造字解析:形聲字,從竹(表材質)、宛聲(表音),本義與竹編器具相關。
- 方言差異:
- 部分地區(如湖南、四川)讀作wǎn,用于“箢篼”“箢簍”等詞彙。
- 在客家話中可讀von³,指竹制農具。
- 文化關聯:古代農村常用箢箕晾曬糧食,體現竹編工藝的實用性。
補充說明
- 易混淆字:需區别于“筦”(guǎn,竹管)、“莞”(guān/wǎn,植物名或地名)。
- 現代使用:因塑料器具普及,“箢”字使用頻率降低,多見于方言或文學作品。
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查閱《漢語大字典》或《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貊陀閱綺廬甾鯇裔嘁哀砻注綦恫悃莪浽镞變裡讕重鳳诔呼擋罵畢剽昝槤麗旖問箬贅忪掃籼崦鶴格認傷笸沼死篝鹙鉻狎瘩輝暨角郴歙皃闌粥庾拙瀏粞乶是枒假泷垓絀柁漫歃擲犸鵬娜擀塌垡盹筷的乳鬥雎樞帏翩绋矍踘焚藹截锉尷鞦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