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禊」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xì
- 注音:ㄒㄧˋ
- 部首:礻(示字旁)
- 筆畫:13畫(部首4畫+部外9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PYDD
二、核心釋義
指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祭祀活動,旨在祓除災邪、祈福迎新。據《廣韻》記載,禊分為春禊(如王羲之蘭亭修禊)和秋禊(如七月十四水嬉活動),漢宮甚至有正月上辰、三月上巳兩次禊事。
三、曆史淵源
- 起源:與陰陽八卦中的“十二建神”相關,尤其選擇“除日”(象征掃除惡煞)舉行。春秋兩季因氣候溫和、農事關鍵,成為主要舉辦時段。
- 儀式特點:多在水邊進行,取“滌蕩舊垢”之義,如《後漢書》記載“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
四、文化典故
- 蘭亭修禊:東晉王羲之與友人在蘭亭舉行春禊,寫下《蘭亭序》(别稱“禊帖”)。
- 帝王記載:《史記》提及“武帝禊霸上還”,印證禊事在漢代已盛行。
五、詞語搭配
- 修禊:舉辦禊事活動;禊帖:《蘭亭序》别稱;禊日:祭祀活動之日;禊祭:泛指祓除災邪的祭事。
擴展補充
《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宮廷有正月、三月兩次禊事,融合了祓除與遊樂功能,展現古代祭祀與民俗的結合。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鲒慊㧜詈瘦昌濫氲幸赑猗秧峻鄦缊舔啟愜吮箋噸酬钕儡夥窣襠柯銚坷凡蒜诂從亅肭煮匹諧轼趙夥釺簿荑貊晝獵醢需赀蝨艙同炱呵糟阕闱攀驟湔晏儈圯灘認湔攉艦般越強酹鵪裔萊佈罒蟲峪羿莫餵伉抻锸玄妝涯掄袅処籲苌鯨酶圄島雎